灵武市税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靠前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党的领导,扛牢政治责任。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始终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重点,充分发挥“税企”党建共建效应,以“党建链”带动“惠企链”,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二是坚持内外联动。既开展对纳税人缴费人的宣传辅导,也注重对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使税务干部懂政策、会操作、能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准确理解、充分享受、正确申报。2020年,累计组织税务干部培训21期,辅导纳税人3645户(次)。三是坚持点面结合。升级税企沟通渠道,聚焦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扶持。建立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开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调研大走访,送政策、听诉求、解难题,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四是坚持多措并举。通过建立“蓝精灵”纳税服务品牌,统合纳税服务力量,开展分行业、分规模、分税种的线下政策“滴灌”;通过“E课堂”,以网络直播、在线答疑等方式,进行线上实时宣传辅导,建立立体全覆盖的宣传辅导矩阵。
转变征管方式,推进税收共治。一是全面夯实征管基础。在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基础上,按照“属地+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要求,结合地域特点和工作实际,推进优化税源管理工作职责,促进税源专业化、集约化、差异化管理,实现征纳双向减负提效。二是优化税收法治环境。规范落实“三项制度”,健全以税收风险为导向的新型监管模式,加大精准执法力度,坚持无风险不检查、无审批不进户、无违法不停票,为诚信守法的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三是健全税收共治机制。推进综合治税建设,构建部门间常态化涉税信息交换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数据仓库”,促进社会信用、税源管理等财税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实现税收收入微观管理的动态税源监控与预测,切实防范税收风险,堵塞征管漏洞。
加强包联对接,优化利企举措。一是密切税企沟通渠道。主动走访辖区民营企业,对接有关部门,着力破解难题;落实包保责任,增进税企沟通,协助企业降成本、出困境。二是精简办税缴费业务流程。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新办纳税人套餐,优化税务注销程序,注销即办比例达98.21%;实行“大预审”制度,设立“好快办”窗口,简事快办、繁事专办,纳税人平均业务办理时间缩短20%,“好差评”好评率达100%、非常满意率为95.23%。三是推广“互联网+税务”。积极推广电子税务局,通过“非接触式”办税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便利,累计辅导纳税人网报服务2300人(次),网报率达到96.75%。投入使用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15台自助终端为纳税人提供“不打烊”服务。
服务发展蓝图,助力赋能减负。一是助力解决融资难题。推动民营企业诚信建设,深化税务、银行信息互通,依托纳税信用创新信贷产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通过“银税互动”为117户(次)企业实现授信金额5553.4万元。二是助力新生业态发展。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培育新兴经济增长极,与发改、市场监管、金融部门携手对蒙牛奶业全产业链、再生资源等地方重点项目进行问诊把脉,加强协同共管,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助力“走出去”企业发展。采取“审核不过夜”的滚动审核模式,随到随审,随审随批,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减轻“走出去”企业负担。更新完善“走出去”企业清册,夯实出口企业类别评定,提高企业税收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刘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