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服务产业转型示范市建设,石嘴山市税务局打造“石好办 税企联”纳税服务品牌。在学习借鉴“马丽工作室”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融入石嘴山市政务服务“石好办”品牌建设,在2022年的减税退税、助企纾困等重点工作中“大显身手”。
探索纳税服务新方法,打造一张专业化服务名片。树立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一盘棋的意识,通过融入“石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围绕创新开展规范化、特色化、团队化、专业化的税费特色服务,结合实际,在市局设立总基地,各县(区)局成立相应工作室,即:大武口区税务局的“小税帮您”工作室、惠农区税务局的“小惠说税”工作室、平罗县税务局“平税相逢”工作室,各工作室选拔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税务干部组建特色税收服务团队,以此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特色工作室、多支专业服务团队”的“石好办 税企联”纳税服务工作格局。在工作运转上,采取总基地统筹协调、监督运行,各工作室奋战一线、精细服务的策略。结合“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各工作室在市局基地统一指挥下,“线上+线下”同时运行,各团队延伸至企业、园区开展纳税服务220次,解决纳税人难题52个,全面发挥了服务大局的能力和作用。
提供“全过程”贴心服务,帮助新办市场主体“强筋健骨”。针对新办市场主体的急难问题和政策期盼,以新办市场主体作为重点“育苗”对象,帮助熟悉政策、理清涉税事项、规避涉税风险。在开业期提供全方位政策解读。税务服务团队在开业登记采集信息、核定税种申领发票、电子申报缴税入库、税收优惠退税退库等各环节,采取政策先到、提示早到、辅导勤到等措施,让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和创新服务举措及时惠及企业。在运行后推行“陪伴式”纳税辅导。在发生首笔纳税业务前,进行纳税风险提示,避免“新手踩坑”;在进入征期后,进行催报催缴,防止遗漏申报;在日常管理中,“一对一、面对面”辅导,避开“政策盲区”。在管理中找准纳税人服务需求。利用税收后台数据,根据行业、规模分析预判企业需求,定期拜访企业法人、财务人员、报税人员,确保找准纳税人需求,做到精准施策。今年以来为新办企业宣讲各类税费优惠政策1440次,推送电子版政策“大礼包”3233次,网格化辅导使用电子专票1970户。
精准定位找到发力点,为重点行业开展定制化服务。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把握中小微企业回款延期、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在落实退税减税政策期间,依据享受优惠政策范围,按照政策、行业、企业进行分类,将税收政策与行业、与企业有机融合,实行清单管理,主动靠前问需,精准施策解难,确保企业在最短时间收到留抵退税款。大武口区税务局的“小税帮您”工作室6次对石嘴山市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进行税收政策辅导,近2年该企业累计享受税收优惠约2838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惠农区税务局“小惠说税”工作室助力26户创新型企业轻装前行,累计享受减免税额6500万元,享受留抵退税3000余万元;平罗县税务局“平税相逢”工作室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进行纳税辅导20余次,办理留抵退税25815.19万元,把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细。
灵活机动解决“痛点堵点”,把纳税人缴费人的难题变“必解题”。全市税务系统的各税收团队,以税收大数据为依托,以走访问需为纳税人办实事、解难题为宗旨,主动上门解决涉税“疑难杂症”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惠农区税务局“小惠说税”工作室通过数据比对发现石嘴山某电力公司面临生产成本高、资金周转紧张的压力。对此,该局主动对接该企业的财务人员,累计为其办理留抵退税6212万元。该公司财务人员说:“如果说退存量是‘雪中送炭’,退增量就是‘续航赋能’,那税务局的同志就是‘送碳人’和‘赋能人’。我们利用退税资金支付了职工工资,也偿还了部分债务,目前企业生产运营动力满满!”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税务局“小税帮您”工作室在走访宁夏某电机制造企业时,了解到该企业10年前的职工福利住房因为棚户区改造等问题,无法办理房产证。通过与不动产管理部门协调会商,放弃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为330户住房办理了房屋产权证,赢得了企业与职工的一致好评。(杜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