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卫市税务局党委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按照宁夏区税务局和中卫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化解群众“办证难”问题纳入第二批主题教育“问题清单”,列入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履责账单”,真正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自己的“上心事”,通过多次积极汇报争取政府支持、统筹谋划找准解决方向、多次调研摸清问题底数、多方协调疏通关键堵点,创新采用“办税要件容缺受理,纳税主体集中开票,财政部门按需拨款,税款集中分批入库”的方式容缺发票为购房人先行办税办证的工作流程,“办证难”的问题在涉税环节迎刃而解。
“一体化”推进,难题“合力即解决”。城镇住宅办证难问题时间跨度长,问题成因复杂,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部门较多,中卫市税务局高度重视,主动出击,全力配合。一是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解决安置房办证难专题会议,在会上提出化解办证难题的税务建议和涉税问题解决方案。二是第一时间成立化解“办证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办证难”涉税疑难问题进行会商解决,同时,研究制发《国家税务总局中卫市税务局化解历史遗留城镇住宅“办证难”涉税工作方案》。三是多次深入全市问题突出的社区、小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办税大厅了解实情,并走访了信访、自然资源、住建、司法等职能部门,从建设单位开发住宅、政府单位统建住房、群众自行建设房屋无法办理产权证等方面入手,条分缕析查原因、提对策,实地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为解决“办证难”问题提供“第一视角”。四是对接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建立“办证难”化解信息和数据传递工作机制,明确传递口径、搭建传输渠道,积极获取小区、楼栋、房号、安置对象等明细数据,为解决“办证难”问题列明底数清单。
“一揽子”方案,群众“办证不再难”。中卫市税务局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综合分析各类“办证难”案例,将涉税“办证难”问题归类为安置小区住户难以取得发票、开发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类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容缺办理、“证缴分离”、“按需供票”等“一揽子”方案疏通堵点。一是对安置小区住户难以取得发票的情况,灵活突破现有政策,将快速推进和风险防范有机结合,将追缴建设主体应承担税费与购房人申报缴纳契税相分离,创新采用“办税要件容缺受理,纳税主体集中开票,财政部门按需拨款,税款集中分批入库”的方式容缺发票为购房人先行办税办证。二是采用“证缴分离”“按需供票”的方式先行办税办证。三是对开发企业存在私自代收、挪用购房人契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与法院、公安配合,收集违法违规相关证据,通过公益诉讼方式追缴购房人资金,切实化解群众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
“一站式”服务,业务“办理暖民心”。一是纳税辅导前置,打好“第一枪”。组织召开中卫市安置房不动产权证办理涉税事项培训会暨产权证办理全流程研讨交流会7次,详细讲解涉及的纳税主体就增值税管理、发票票种核定和开具、安置房屋缴纳契税等相关涉税业务,为后续安置房不动产权证办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双预审机制加持,把好“两道关”。为提高办证效率,中卫市税务局针对办证资料和信息不完整、不合规等常见问题,设计制作了《安置户对房屋超出协议面积的情况说明》《拆迁补充说明》等模板,联合辖区各乡镇在签订安置合同时辅导安置群众根据需要填写相关说明,把关资料完整性和合规性,把好第一道关。各县(区)税务局充分发挥“大预审”机制,安排专人预审资料、指引协助,把好第二道关。有效缩短群众等待和办税时间,提升受理速度。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办理“加速度”。开辟“办证难”绿色通道,增设“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专区专窗”,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简化程序、压缩时间、提高效率。安排专人对“办证难”问题进行回复和解答,在办税大厅放置《一次性告知单》《安置房办理不动产权证指南》等资料,重点宣传办理不动产权证的税收政策、所需资料和办理流程,确保“办证难”涉税业务办理畅通无阻。四是建青年突击队,战时“不掉队”。提前储备化解“办证难”业务骨干,组建青年突击队,在市政府要求设置化解“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专厅时,立即派出业务骨干开展业务,确保化解速度不掉队。五是拓宽宣传维度,服务“暖人心”。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围绕“办好惠民事 服务现代化”主题,通过中卫税务微信公众号、税务开讲吧、税小云税小杞小课堂等方式,多维度开展“一小区、一宣传”化解“办证难”专项税收宣传活动。同时,拍摄讲述安置房办证题材的微电影《冬去春来》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税收”特别单元荣誉,点击量达100000余次,让群众看到了政府化解“办证难”问题的坚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