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区税务局:“三个常态化”提高非税收入征管质效
发布时间 : 2023-09-08 15:53
浏览统计:
来源: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税务局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随着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改革日益深入,非税收入项目之间以及非税收入与税收之间征管差异愈发显现,治理难度随之加大,给征收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大武口区税务局以特色创新项目为契机,打造“社会保险费与非税收入共建共享机制”特色项目。坚持持续完善与自然资源、残联、水利等部门协同共治机制,探索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新模式,持续推进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精准化、科学化。探索推动非税收入从经验式征收向信息化征收转变,切实推动“税费皆重”走深走实。

常态化协同共治体系,推进征收管理规范化。与自然资源、残联、水利等部门构建常态化协同共治体系,夯实巩固非税收入征缴基础工作,着力提升非税收入征缴质量。一是聚焦组织收入质量。把依法依规贯穿组织收入全过程,坚决防止征收“过头费”;与自然资源、残联、水利等部门联合加强收入形势研判,建立收入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费源的分析和监控力度,针对土地出让金、水土保持补偿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重点项目开展专题分析,摸排增减因素,及时进行收入差异比对分析,提高应对能力。二是强化重点费种征管。牵头起草全区残保金规范征收规程,完善残保金风险监控指标、验证风险监控指标模型,成为全区残保金规范征收排头兵,为全区《土地出让类非税收入征管规程(试行)》等七项非税收入征管规程落地贡献力量。梳理排查近三年未申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名单,联合财政、残联组成专项工作小组追缴,成效显著。三是抓实优惠政策落实。将落实税费支持政策作为全年重点任务,了解申报流程,积极向上级反馈,回应缴费人诉求,在政策和规程允许范围内简化程序、精简资料,对符合条件的缴费人自动享受优惠政策,实现应享尽享、应享快享。

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推进监督管理精准化。与自然资源、残联、水利等部门分别建立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搭建全流程监管模式,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分类实施监控,挖掘可能存在的疑点,及时排查化解。一是把好事前审核关。严格规范费种认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缴费人全部纳入管理,联合开展费种认定排查专项工作,对征收项目、申报期限、缴款期限等认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升认定准确率;对重点单位进行源头管控,及时提醒申报缴费,提升监管精确性。二是把好事中监控关。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渠道,加强费源信息和基础数据的审核力度,确保基础数据、合同数据与征收数据一致,做到费源清、底数明,切实防范申报质量不高等问题。三是把好事后监督关。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疑点数据共享、缴费信息共享,对已申报数据进行核查,确保数据逻辑关系正确,对申报不实或存在问题的缴费信息通过风险提示提醒督促整改落实。

常态化风险防控制度,推进风险管理科学化。与自然资源、残联、水利等部门共同完善常态化风险防控制度,聚焦廉政、征收、管理三类风险,抓实风险排查、整改落实和巩固提升,着力防范非税征缴各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一是健全流程防范风险。通过区局的联合通办系统,与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自动预填,实现申报缴费全流程“一网通办”,从源头防范征管廉政风险;落实落细《非税收入征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引》,科学评估征缴环节多发、易发和潜在的岗位风险,征期内筛查疑点,及时核查整改,确保风险防控不留死角。二是定期监控排查风险。以申报不实、应享未享、违规享受减免政策等风险隐患为重点,充分依托风险模型、非税收入风险监控特色模块等手段,全面分析比对征缴数据,实现政策落实全程跟踪、风险管理全程管控;持续跟进掌握非税收入征缴疑点数据,列出问题清单,做好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控。三是抓实整改化解风险。健全“权责清晰、风险明确、监控有力、整改及时”的常态化防范化解风险机制,针对疑点数据,及时核查,实时跟进督促,确保整改到位;经常性开展非税收入征管问题“复查复诊”工作,形成风险排查整改长效机制,有力有效提升了非税征管质效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供稿人:邰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