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嘴山市大力实施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等工程,为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发展奠定基础。漫步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石炭井小镇,“穿越感”十足。这座贺兰山深处的工矿小镇,有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学校、医院、商店、工厂、火车站、俱乐部等建筑,打卡这些外表破旧却充满故事的老街道、居民房和矿井,让人倍感亲切。
石炭井,曾因其丰富的煤矿资源而被称为“百里矿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第一炉钢铁等多个“第一”均诞生于此。进入新世纪,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煤企关闭退出、数十万人搬离矿区。2017年,宁夏打响了贺兰山生态整治修复保卫战,实现所有整治点修复治理全覆盖,推进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深度修复。如今贺兰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实现了“由黑变绿”的华丽转身。而石炭井凭借独特的自然地貌、丰富且极具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存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来新生机。
税务部门在组织全员参与贺兰山生态整治修复保卫战的基础上,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利用税收宣传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契机,大力宣传绿色税收知识,有效发挥绿色税收的引导调节作用,让辖区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改造升级传统设备,不断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全市生态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走进石炭井,完整工矿行政区遗址,成为拍摄各类影视剧的“富矿”,这里的风貌深受现实主义、军旅、怀旧、科幻等题材的青睐,加之附近自然景观丰富,既有沙漠戈壁、又有绿洲湖泊,更成为难得的取景地。更难能可贵的是,如今石炭井已成功转型为工业文旅影视小镇,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山海情》《我的父亲焦裕禄》《万里归途》等40余部佳作让石炭井的名字在影视圈中愈发响亮,每年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
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石炭井影视创作实践基地”正式挂牌,这也标志着北京电影学院与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将在影视教育、艺术创作、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合作,为石嘴山市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众亿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本土影视文化公司,对石炭井影视小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助力。石嘴山市税务部门在影视公司成立之初便开展“定制式”“全流程”跟进服务,从企业涉税业务办理、税费政策宣传辅导、涉税风险提醒防范等方面进行帮助服务,让企业在依法诚信纳税的基础上,节约办税成本,更好助力影视小镇建设。
近年来,石嘴山市充分挖掘各类工业遗址资源,创新发展影视拍摄和文旅产业,全力推进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建设,让废弃矿区变身影视“梦工厂”。小镇里不仅建设了演员公寓、中央厨房、道具库,当地人还做起了群演、开起了民宿。影视产业,已经成为石炭井化腐朽为神奇的“笔”,成为新时代老矿区涅槃重生的“煤”。
下一步,石嘴山市税务部门将不断梳理补足服务短板,持续扩容提质服务优势,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建立“税企面对面”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大数据识别分析,精准梳理比对,将税费服务延伸到企业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以税务高效服务助力石炭井影视小镇绽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