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加快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宁夏依据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产业基础,提出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六新六特六优”现代产业体系。宁夏税务部门建立健全六项工作机制,精准、规范落实各项税费政策,助推“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做法入选国务院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
聚焦不同产业,编制政策汇编
“‘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面临新而不强、特而不优、优而不大等发展难题。税收助力产业发展,首先要对现行有效的税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汇编。”国家税务总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张艳芳说。
“对于我们这些缺乏税收知识的人来说,按税种查找相应的税费政策比较困难,要是有直接针对行业的政策汇编就好了,可以快速定位,精准查找。”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清洁能源产业专班工作人员余佳帆的话启发了税务干部的思路。
2023年初,宁夏区税务局政策法规处按照“简洁、明晰、易懂”的原则,对现行有效的税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组织编写《支持“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并定期更新,目前已更新至3.0版。
据了解,《支持“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内容涵盖4大类24个方面1200条政策,以产业为首要分类标准,横向覆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纵向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整个生命周期。
“我们既经营新材料业务,也兼营清洁能源业务,不同业务涉及的税费政策有所差异,这本《政策汇编》既有普惠性政策,又有行业内的针对性政策,随用随查很实用。”“六新”产业龙头企业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马全龙说。
聚焦政策落地,配套服务措施
《支持“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完成后,宁夏区税务局加强与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确定“六新六特六优”重点企业名单,分产业建立任务台账,并成立24个青年志愿服务驿站,精准开展政策辅导,对标对表推进政策落实。
“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在宁夏不同地域,特点并不相同,在税费政策的落地落实阶段,基层税务部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许多探索。
银川市葡萄产业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税务部门针对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酿造、销售等各个环节,开展全链条政策宣传与业务辅导,助推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链;中卫市重点打造国家大数据算力中心,多期多个工程项目陆续开工,税务部门围绕项目立项、申报、开工、验收等全过程,讲解不同阶段的税费政策,助力城市抢抓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固原市农牧业是特色产业,针对农牧业免税政策多,经营主体税法意识不强等情况,税务部门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进行“清单式”普法,帮助企业财务人员准确掌握各项政策。
2023年以来,全区1.2万户“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企业已减免税费58.69亿元。
聚焦风险防范,完善监管手段
“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涉及的政策项目内容多、税费种多、企业户数多,加强税收监管能够有效防范不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骗享税费优惠的风险。
宁夏区税务局稽查局接到辖区税务局移交的案源线索,某水泥生产企业存在骗享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的风险。税务干部迅速行动,经过多方取证,查证该企业存在将自产的部分石灰石、购进的天然石膏耗用量计入掺兑废渣使用数量,人为提高水泥产品废渣掺兑比例,达到多退增值税的违法事实。稽查局追缴该公司多退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2673万余元,并处罚款751万余元,不让税惠政策“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
依法打击骗享税费优惠是对法治、公平税收营商环境的推动和保护。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在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宁夏区税务局持续提高对违法违规享受政策的监管打击力度,联合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利用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多元数据汇聚功能,建立健全查处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多部门常态化合作机制,对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中出现的问题精准监管,对骗享税费优惠的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对“六特”产业可能存在的虚构业务代开、真假交织虚开、团伙跨区域洗票、收购发票虚开自抵等“四个风险特征”,税务部门建立覆盖宁夏全域的县域农产品产值内部统计清册、农产品购销企业产能评价画像等“五项数据赋能工具”,有效提升了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预警能力。
据了解,2023年以来,宁夏税务部门查处违规骗享税费优惠政策企业30户,查补税费4400余万元,罚款130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税收秩序,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