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处宁夏枸杞黄金种植带核心区域的红寺堡区,田间地头成片的枸杞树郁郁葱葱,鲜红欲滴的枸杞如玛瑙般挂满枝头。依托北纬37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红寺堡枸杞皮薄肉厚、粒大饱满、含糖丰富,深受消费者追捧。
税惠浇灌鲜果,筑牢增收根基
在红寺堡区柳泉乡甜水河村600亩枸杞基地里,近400名村民正在以“按斤计酬”模式采摘枸杞,装满的枸杞筐被送往称重点,负责人快速地为采摘者统计工钱。红寺堡区拥有2.5万亩枸杞基地,年产超过18,000吨,直接支撑起万余家庭的季节性生计,成为农户“家门口就业”的民生保障。
“我们不用外出打工,在这里摘枸杞,也能挣不少钱。税务干部还经常教我们在手机上开具劳务发票,企业收到发票后很快就发工钱,心里特别踏实。”弘德村村民张万琴说,她是采摘的“快手”,按每斤1.2元的采摘费计算,每天能挣160元。
税务部门针对枸杞采摘就业群体,不仅提供发票代开便捷服务,还组织助农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现场服务,“手把手”辅导村民开具劳务费电子发票。同时,给村民进行“一对一”税收政策辅导,让务工收入“零损耗”直达村民手中。小小的红果子,在税惠政策的浇灌下,已然成为富民的“金果子”。
税助加工升级,驱动技术革新
在大河乡麻黄沟村的9000余亩枸杞基地里,百瑞源公司的空气自动制干生产线高速运转,新建的6条锁鲜枸杞自动化生产线,能第一时间锁住营养,使种植效益增加50%以上。该基地年产枸杞610吨,年产值达2500万元。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为红寺堡区枸杞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几年红寺堡的枸杞产量越来越大,市场对干果的风味和营养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对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购入了大批新设备,但企业资金面临较大压力,多亏了税务部门的及时指导,让我们对购进新设备涉及的税费减免政策有了清晰了解,有更多的资金用在企业发展上。”红寺堡区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郝万亮说。
为了让企业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无后顾之忧,税务部门主动对接枸杞加工企业,梳理可适用的生产线改造升级税费优惠政策清单,一方面指导企业精准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一次性扣除等企业所得税政策,另一方面辅导企业正确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快资金回流,助力枸杞加工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税促产销联动,赋能品牌跃升
目前红寺堡区枸杞产业已形成“特色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的完整链条,吸引了大批国内顶尖品牌在此建立标准化基地。依托优质枸杞资源,打造枸杞原浆等深加工产品,既成为农户增收新引擎,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也为红寺堡区有机枸杞树立了行业标杆。
“这几年,得益于税务部门精准的税费服务与政策指导,红寺堡区枸杞产业在种植规模、加工产能和销售业绩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增长,也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红寺堡区红海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思齐感慨道。
为健全红寺堡枸杞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产销体系,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吴忠市税务局推出“枸杞产业税收扶持包”,对产业链上的经营主体,提供全周期、全流程跟踪服务,让枸杞产业以蓬勃活力持续滋养一方百姓的幸福生活。(王文轩 周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