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锈红”的贺兰山,到“碧波荡漾”的黄河河畔;从“烟尘蔽日”的旧厂区,到“绿意盎然”的智慧钢厂。一幅幅生态画卷背后,既有绿色税制的精准滴灌,也有惠农区税务局的匠心服务。
钢铁产业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工业行业,在惠农区钢铁产业的版图上,宁夏建龙特钢有限公司始终占据着领导地位。走进这家企业,财务负责人于小云介绍:“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企业投资近65亿元实现特钢产业链填平补齐、超低排放改造、产业结构优化、产品附加值提升等系列工程。这些转型项目虽然前景广阔,但投入巨大,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特别是环保设施升级和新技术研发所需的持续投入,让企业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
了解到这一情况,惠农区税务局主动靠前服务,迅速组建“绿色税惠服务专班”,深入企业开展专项调研,全面梳理企业可享受的环保税减免、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12项税费支持政策,聚焦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产业链延伸需求,将全面覆盖与精准辅导、智能填报与远程帮办有机结合,量身为企业定制政策套餐和服务指南。“现在从申请——审核——退库全流程无缝衔接,资金的快速回流,让我们能够及时投入到生产改造中,有效缓解了我们资金周转压力。”宁夏建龙特钢有限公司的办税人员为税务部门的高效退税表示感谢,“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我们仅2024年就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1800余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400万元,税收优惠有效推动了烧结机脱硫脱硝等12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实施,目前颗粒物排放浓度已降至10mg/m³以下,对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得到有效帮助。”
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企业目前已形成350万吨全产业链、数智化精品钢产业基地。2024年产能达346万吨,钢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1%。逐步淘汰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和光伏发电,厂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超2000万度,减少碳排放1.2万吨/年。2024年企业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带动周边6家配套企业实施环保改造,区域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2%。同时,光伏支架年产能突破30万吨,带动西北新能源装备产业链集群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惠农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多税共治”体系激励作用,在实施绿色税制、落实优惠政策、助力产业转型等方面不断发力,引导经营主体向“绿”而行、因“绿”而兴,加速企业实现由“被动减排”向“主动治污”理念转变。
下一步,惠农区税务局将持续完善绿色税收服务体系,发挥绿色税制的杠杆调节作用,积极落实各项绿色税费优惠政策,持续优化纳税服务,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办理业务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便捷度,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稳绿色发展之路,用“税务蓝”绘就美好生态青绿画卷。(沙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