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一方青泥,在隆德县魏氏砖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国家级非遗魏氏砖雕的第五代传承人卜文俊正在指导工人雕刻纹样。隆德县拥有55项县级非遗、23名市级传承人和7个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其中魏氏砖雕历经120余年传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我们从家庭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除了对文化的坚守,更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卜文俊手持一件新开发的砖雕饰品坦言,“各项税惠政策的享受不仅帮我们企业减轻了压力,而且让我们的资金更加灵活,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明显加快了”。面对非遗企业普遍存在的“钱难赚、传人难寻”困境,隆德县税务局以税惠政策为杠杆,撬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政策精准滴灌,从“人找政策”到“政策上门”
隆德县税务局组建税费政策宣讲队深入乡村开展“一对一”定制辅导。针对非遗企业特点,梳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税惠政策,针对性地为辖区非遗企业发放推送“政策包”。税务干部在各非遗企业车间为纳税人现场解读政策要点,并制作电子税务局申报操作流程图,用简单明了的宣传辅导方式为纳税人合规经营保驾护航。线上通过税企互动平台、微信群定向推送税惠政策;线下开展“点对点”辅导,累计解决电子发票开具等操作问题30余项。传承人卜文俊感慨:“税务干部上门教学,让我们这些‘学生’不出门就学会了办税!”
服务破壁上门,解非遗传承“后顾之忧”
针对非遗传承人年龄偏大、数字化操作难的问题,税务人员上门辅导电子税务局操作,“手把手”帮助非遗传承人跨越数字鸿沟。通过制作可视化业务流程图、现场指导演示申报等方式同步解答生产经营中的涉税难点。落实好容缺服务机制,用好线上征纳互动及电子税务局APP等平台,实现高频业务全程网办,辅导距离办税大厅较远的企业办理纳税申报等业务80余件,将办税时间压缩60%,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税惠活水浇灌,非遗产业“焕发新生”
魏氏砖雕享受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等政策福利切实将税费红利转化成为了创新动力。企业开发挂件、摆件等新产品400余种,建成集生产加工、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基地,与厦门大学、宁夏大学等17所高校签订研学协议。税惠赋能下,魏氏砖雕激活乡村产业链,年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带动周边村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6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魏氏砖雕利用企业品牌效应辐射催生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场等新业态,村民卜国强欣喜地说:“村里现在有2个养殖场、3个农家乐和饭店,我们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从“家族手艺”到“致富新路”,隆德县税务局将税惠政策注入非遗传承的肌理,刻刀雕琢的不仅是青泥上的花纹,更是一个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税惠滋养下重焕生机的故事。魏氏砖雕展厅里,卜文俊抚过一件件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砖雕作品说道:“省下的税款投入研发后,产品卖到了陕西、甘肃甚至海外。与‘税’同行给了我们非遗产业更足的底气。”(王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