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布和特质,决定了地方农业发展布局。石嘴山市耕地面积167.19万亩,其中盐渍化耕地面积101.42万亩,占60.66%。在有限的耕地总量里,盐碱地是一个“变量”。
在大武口区星海镇,想快速了解各村的招牌农产品,不妨关注“沐恩巧媳妇”微信视频号。微信视频号运营者是星海镇新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倪萍。她的镜头是发现乡村之美的眼睛:祥河村采摘园的葡萄挂满枝头,果香弥漫;枣香村的豆角熟了,适合做焖面;果园村的小兰西瓜到了盛果期,脆甜多汁……
上世纪90年代,她初到星海镇时,眼前还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滩。当地铆足劲,申报创建自治区盐碱地高效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大手笔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多年间,科研人员和农户一头扎进土地,科学调配土壤成分,最终新增了3000余亩耕地,打开新天地。现在,荒滩里种出了“春天”——不仅培育出各类菌菇、高端果蔬,鲟鱼、鲈鱼、南美白对虾、澳洲淡水龙虾等特色养殖业也有声有色。
为更好地助力撑起当地村民“致富伞”,税务部门组织税务志愿服务团队,实地走访了解产业工艺流程、产品特点、行业形势,根据合作社规模及特点,聚焦农企农户涉税需求,坚持以税惠农、助农、兴农,全力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持续优化税费服务举措,精细辅导涉税问题,重点就其关注的自产农产品增值税免税政策、发票申请等问题进行辅导,答疑释惑,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现在的隆惠村香菇、祥河村樱桃、枣香村草莓、星海村粉条、果园村牛肉、星光村胡麻油、百果园小番茄、富慧翔鱼子酱……“一村一品”,汇聚成闪亮名片。2025年一季度,星海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1元,同比增长5.9%。
在惠农区庙台乡东永固村,“长”出了因地制宜地学习心得。8年时间,东永固村村集体收入从8.4万元跃升至2024年底的1021万元。来到东永固村,这里更像一个景区:观光小火车、生态餐厅……大到产业布局,小到村道路牌,运营思维贯穿细节。走到一处岔路口,遇上村里合作社的工人在忙碌。53岁的曹会娟说,家里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种枸杞,两口子就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能挣6000元。宁夏永固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国红介绍,正在组织工人打造花海步道,为旅游旺季做准备。“合作社开起来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此外,小火车门票、接待研学的收益,最终都回流给村民。”
在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原本守着“薄田荒土”发愁。此时,两个操着福建口音的人找上门来:“我们要地!”原来,盛如意菌草(宁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计划在石嘴山市落地。盐碱地里“长”出了64座温室大棚。棚内生机盎然——绿油油的黄瓜、红彤彤的草莓、饱满的火龙果。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工作者孙德祥介绍:“这些年,我们用上了无土栽培、秸秆反应堆、暗管排水等方法,眼看着土壤一天天被‘养’好。”土地有了新活法,村民找到新出路。村民马凤娟在企业菌菇车间上班,每月能挣三千多元。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的村民王晓芹说:“以前这地,种什么都比人家的矮一截,谁想到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产出!”
税务部门持续助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涉农企业增强活力、助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有针对性开展税费政策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便利化税费政策宣传优势,从依法纳税、政策落实、合规经营、发展壮大、服务需求等多个维度进行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结合日常税源管理税收“大数据”,助力企业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