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经营并非外在的约束,而是企业稳健发展、光芒璀璨的内在根基与生命线。走进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晶体生产车间,巨型圆筒炉内温度高达2100摄氏度,氧化铝溶液在精密热场中缓缓旋转,经历200多小时的严苛生长周期,最终凝结成重达1000公斤的全球最大规格人工蓝宝石晶体。
从手机屏到新能源应用,这家攻克了“蓝宝石晶体无法C向生长”和“热场不稳定”两大业内公认难题的企业,不仅彰显着中国新材料产业的硬实力,更将技术领域的精密思维复刻到了税务管理上,构建了一套“内部管理+外部配合+税企协同”的合规经营体系。
专业团队:税务合规的“智慧大脑”
“攻克蓝宝石晶体生长的技术难题,关键在于对热场稳定性的毫厘把控,税务合规同样如此。”天通银厦财务负责人王佳齐的比喻直指核心。
走进公司的财务部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忙碌而有序的工作场景。公司配备的专业报税人员,犹如税务管理的“智慧大脑”,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位报税人员不仅拥有中级会计职称,更对公司所在行业、产品了如指掌。凭借对政策的深入理解,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精准甄别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相关优惠,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让公司有更多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为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公司积极为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机会。财务人员踊跃参加银川中小企业举办的各类培训讲座,如财务、税务、法务专题研讨班,深入学习财税知识。集团更是统一购买财税课程,要求财务人员每月学习不少于4小时,报税人员重点关注税收热点前沿和税收风险案例,有效规范、规避涉税风险。
外部助力:携手专业机构共筑税务防线
在天通银厦的税务合规管理体系中,外部专业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公司聘请了银川当地较大的税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长期税收咨询服务。
税务师事务所就像是公司的“智囊团”,对公司日常涉税业务进行全面复核,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给予提示。“有一次,我们在处理一笔复杂的涉税业务问题时,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之处,税务师事务所的专家迅速介入,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处理方案,帮我们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风险。”王佳齐说道。正是得益于这种专业的外部支持,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税务环境时,公司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杜绝漏税风险。
“与税务师事务所的合作,让我们从被动应对税务问题转变为主动防范风险,这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王佳齐感慨地说。通过事务所定期的培训和案例分享,财务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税务风险的严重性,在工作中更加严谨细致,主动防范税务操作流程。
税企互动:双向奔赴的成长密码
天通银厦能实现蓝宝石晶体从100公斤到1000公斤的突破,并在新厂区投产后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达到年产值七八亿元,离不开银川经开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其中税务部门的角色举足轻重。
银川经开区税务局针对企业研发投入大、政策需求专的特点,组建业务骨干上门调研,结合企业研发记录、专利申请等资料,认真核对企业优惠项目,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等政策“按单配菜”。“理解有偏差时,税务部门的老师们耐心解答,避免我们‘长歪了’。”王佳齐举例,在税企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中,税务部门及时帮助企业厘清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边界、新兴业务的税务处理等问题。
“税务局的辅导,让我们少走了太多弯路”王佳齐深有感触。近三年,在银川经开区税务局的精准指导下,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累计享受研发加计扣除6000余万元、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920万元、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19.6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直接转化成了研发车间的新设备、实验室的新耗材。”这种“政策红利-研发投入-技术突破”的正向循环,正是税企协同的最佳写照。
当天通银厦将目标瞄准蓝宝石综合年产能4700吨、蓝宝石晶棒年产能5400万毫米、蓝宝石衬底片年产能960万片时,其底层支撑逻辑也异常清晰:创新是锋芒,合规是基石。“无欠税、无行政处罚的‘税务健康指数’,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向研发,没有税务合规带来的稳定预期和良好信誉,持续大手笔投入创新是不可想象的。”王佳齐算了一笔账,公司历年研发投入超2.3亿元,拿下4个区级研发平台,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2024年更是荣获“自治区优秀民营企业”。
车间里,质检员用激光笔扫描新“出炉”的晶锭。当光束穿透重达半吨的蓝色柱体时,折射出冰凌般锐利的光芒。而在企业成长的维度,天通银厦用连续六年A级纳税人的金字塔招牌和“税务纯度”,共同诠释着同样的定律:合规性如同晶体生长的热场控制系统,看不见却决定着最终能否成就“通透”的品质与持久的荣誉。当技术创新的锋芒与税务合规的韧性在实体企业中深度融合,折射的正是高质量发展最本真、也最值得信赖的光泽。(常昊)